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若一29─34)


耶穌的文化世界


若望聖史公認為富有神學與神秘性的作者,他也隱隱約約地呈現一些毫無作假的「史實」。
在今日的讀經中,我們得知若翰洗者與表親耶穌並非熟識,並且很難認出祂來(30,33)。即便如此,若翰洗者宣稱自己是耶穌的「見證人」。

 

地中海的「見證者」


最近我同事呆在納波里朋友的家度安息年。這位朋友要求我同事上法庭做見證以阻止鄰居對其兒子施虐。

律師問我同事說:「你看見了甚麼」?我同事回答:「我沒有見到施毆。但是我在公寓裡聽到接上的吵雜聲,然後見到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的男孩。還有,我常見到男孩從學校回來總是如此,他說鄰居打的」。

律師滿臉發白,坐回椅子並且說:「你就看到這些?這會使我願意不再從事法律事務。在我生涯上,從沒見過如此誠實的見證人」。

我同事得知在當地文化背景下「看見(to see)」就是報告個人的感受、想像、假設或渴望,特別是在如果能幫助朋友下。他應該以強烈的情感來詳細地描述他不曾見到的毆打。

見證者若翰


那些傳揚我們新約文章的人與我同事的朋友同屬於一個地區的世界。古代的訴訟審理是由城市或會堂的長老在「城門口」公正的審訊(見亞五15;申十九12)。他們並沒有調查真相,而是藉著夠資格的證人對嫌犯的正反口供來決定。通常是那些能夠召集令人印象深刻的證人的人獲勝。

大體上若望福音有強烈的法庭辯論的色彩。若翰洗者是這些證人中最主要的一位。耶穌向祂的對手提到若翰好比「一盞發光照亮的燈,你們願暫時在他的光照中,享用片刻」(若五32─35)。若望福音中其他重要的證人就是耶穌的功績、天主、和聖經。

這部福音中耶穌的敵人常詢問若翰的作證。起初,耶路撒冷派司祭和肋未人來了解若翰的身分。當他告訴他們,他們問為何他付洗卻沒有適當的資格(一19,25)。

大家認為若翰為「真理」見證,在地中海世界中這相當罕見(五33)。從文化來說,親屬之外,很少人能夠得知真相。

洗者若翰在若望福音中是作為法庭上的見證人。他來是為光作證(一7─8)。他為「我以後要來的那位」作證(一15)。他持續為毫無瑕疵的耶穌見證。他指耶穌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一29,36)。當他說他看到天主的神在耶穌身上,他大膽地肯定耶穌的神聖本質(一32─33)。

根據這福音,因為耶穌的受洗,祂才能夠啟示以色列(一31)。在這裡,是若翰而非「從天上來的聲音」毫不掩飾地宣布耶穌是貨真價實的「天主子」(一34)。

像若翰這種地中海的「見證」觀念難倒了主張「親眼」作證和實事求是的美國人。地中海人反倒認為我們偵查行為和「大眾有權知道」非常無理以及侵犯。在這兩個文化中重要的信仰。這到底有何意義呢?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