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瑪五1─12)

 

耶穌的文化世界


榮譽可說耶穌當時地中海世界的最基本資訊和中心價值,主導著所有的行為。榮譽是為公眾稱許和他人的認可。

真福


舊約與新約有超過八十個詩歌傳送的「真福」,用以鼓勵和讚許榮譽的行為。真福第一個字正確應翻譯成「真正榮譽的」或「很有價值的」(思言行為果真如此),而不是「快樂」「幸福」或「祝福」。

梅瑟曾讚揚過以色列支派以這作為結尾:「以色列,你們真光榮!沒有其他百姓像你們,得救於雅威。祂是盾牌,保護你們,祂是利劍,使你們勝利。你們的敵人遠遠地逃開。你們在萬事上卓越出眾」(申卅三29)。天主的救援以及征服奴隸的敵人就是公開表明並肯定所宣稱的榮譽。

真福的辯論


在這文化下,耶穌以眾所週知的方式提議榮譽的行為。路加報導過在一個場合,有個婦人感受到耶穌治癒和宣道的能力,大聲呼喊:「那懷過祢,哺育祢的人真是光榮呀!」。耶穌回說:「聽天主的話並遵行的人,更光榮!」(路十一27─28)。

 

耶穌講道中的真福


瑪竇福音中(五─七)有許多耶穌講道的片段所湊成山中聖訓。路加福音(六17─49)則簡捷地報導了極為類似的聖訓。兩者皆以真福作為聖訓的介紹。

路加所記載耶穌的有可能是「原始」的三真福,然後,創作其他,共八個。

瑪竇採用合乎文法的格式:第三人稱單數(「那……是榮譽的」)。路加則使用第二人稱單數,有對話直接的意味(「你……是榮譽的」)。瑪竇的聖訓會不斷出現在我們眼前直到第九週。

耶穌提出窮人、哀慟的人和忍飢受餓的人是三項基本的榮譽和德行。

「窮人」在聖經中從來就不是指經濟上的匱乏,而是描述人暫時失去了榮譽,必須竭盡所能挽回榮譽,而不僭越自己原本的地位。「窮人」因此是那些階級身分轉變了百姓。

將窮人與寡婦和孤兒連結的習慣更加肯定了喪失身分地位的概念。寡婦與孤兒不必然永遠處在這種地位上。寡婦可以重做再嫁(見弟後五3─16,嚴肅地討論「真正」的寡婦);孤兒也能夠再次融入大家庭中。那些喪失地位身分的人,在文化上,有義務重新恢復。

不過,耶穌所說的真福有兩項獨特的要素。首先,祂說身為窮人是真正的榮譽!其次,每項真福被動語氣的格式(「要受安慰」、「要得飽飫」,等等)是我們信仰先輩用來避免直接稱呼天主之名的技巧。那些從事社會抗爭的人(哀慟與禁食)會受到誰的安慰?當然是天主了!希伯來與希臘聖經將這慣用文法稱為「神學或神聖的被動語氣」。

在耶穌的眼光下,真正榮譽與高貴取決於天主,公開地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並且天主所稱許的與常人所想的大相逕庭。

危機經常使我們正視價值的取捨。災難生還者再三說道生命比財務更可貴。然而,若給予新的機會,許多人又將原形畢露,爭相併購並炫耀消費商品。總之,這就「榮譽」的記號。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