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瑪十六13─19)


耶穌的文化背景


從地中海文化背景的角度下,今天為大家所熟悉的福音故事有非常不同的觀點。

 

單一性人格(dyadic personality)


美國人被公認是這個地球上從開天闢地以來最個人主義的人民。每個人想盡辦法與人不同。在美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個人的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number)以及其他代表特殊獨一的記號。

地中海的人民正好相反。專家學者們稱他們為單一性人格(dyadic personalities)。Dyadic 這字是「一對」之義。這類人格為了解自己是誰可以幾乎沒有自己個體性的地步,可以達到完全聽其他人的意見的地步。

因此,耶穌並不是向祂的門徒提問一個「神學問題」。好奇的反映了正常地中海單一性個性,別人如何看自己的。就像生活在此文化中的其他人一樣,耶穌需要這樣的回饋,因為祂不知道自己是誰,祂試圖在祂所親近的人當中尋找這個答案。

 

刻板印象(sterotyping)


以耶穌為例,這問題特別有趣因為一般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似乎不靈。耶穌的敵人將祂視為「納匝肋人耶穌」已經滿足了。知道一個人的出身地就知道這人所有事情。納匝肋所有的人被視為大同小異。納塔乃耳誇張的問法:「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若一46)簡直代表了大家對這鎮居民刻板印象的意見:沒用或爛貨。

耶穌另一個刻板印象為「木匠或木匠的兒子」(瑪十三55;谷六3)。傳統的說法,「有其父,必有其子」。

要了解一個家庭就是了解這家庭成員的每一件事。「『祂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祂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祂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祂的這一切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就對祂起了反感(瑪十三55─57)」。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並沒有從事像若瑟的工作,如同其他有責任受尊敬的兒子一般。耶穌清楚關於自己的這些刻板印象。祂仍然問伯鐸的意見。

正如地中海的模式,耶穌門徒告訴祂其他人如何談論祂,其他人如何認識祂:洗者若翰,厄里亞,耶肋米亞,其他的先知。所有這些看法都是榮耀的即便是錯誤的意見。耶穌逼著伯鐸說出自己的意見,他說「默西亞,天主子」。

耶穌的身分


耶穌現在有了各式各樣的多種意見來推敲。為了答謝伯鐸這資訊來源,耶穌為他起了名字,盤石或伯鐸。在團體中取名字通常在大節日當中,尤其是那些重要人物。「盤石」在福音中始終扮演著精神領袖,從他回答耶穌的召喚起一直支持耶穌,每遇機會就出現(往後,伯鐸同伴若望及雅各伯的母親像耶穌關說,這就有點貶低伯鐸以及他的角色。見瑪廿20─28)。
加上,耶穌答應伯鐸將像祂一樣是個中介者,提供接近天主主子的掮客。這在交付給他「天國的鑰匙」最為明顯。鑰匙開門,另外一個說明掮客的專業。

除此之外,伯鐸被賦予了一個宣布權威判斷的獨特能力(「束縛與釋放」),這項權力在瑪竇福音中似乎給予所有的門徒(瑪十八18)。

當唸到耶穌的問題時,美國信徒從一個主宰美國自我認知以及認識別人的心理學角度來看時,他們會認為耶穌知道自己是誰並測試祂的朋友是否認識祂。如果以剛才所拼湊的地中海圖片中,他們會認為耶穌並不知道自己是誰並在自己所親近的人當中尋求答案。你又如何來解讀呢?

(我們將在常十二丙中唸到路加版本的故事)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