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八主日

(瑪六24─34)

 

耶穌的文化背景


聖訓──第三部分


甲年讀經跳過了耶穌山中聖訓的第二部分(六1─19),耶穌在其中檢討法利賽黨人所提出的正義要素(行哀矜、祈禱和禁食),並且描素祂的門徒應該如何同樣地行善卻不張揚。

耶穌在第三部分(六10─七29)對門徒與經師(五21─48)和法利賽黨(六19)人提出適切的正義要素。在這段落中,我們所見到的主題是地中海人在第一世紀如何理解人,三個象徵區塊的整合:心─眼(愛/恨這兩主人)、嘴─耳(食物和飲料)和手─腳(製衣)。

當這三區塊若協調運作,人是正義或好的。若任何一區塊運作不良,人就不正義或好的。

侍候兩個主人


想像僕人有兩位主人的典型情況,可能是當父親將僕人遺贈給兩個兒子時。僕人的困境在於如何周旋在兩人當中,公正合理地平分自己的服務。

我們必須以地中海人的方式去了解「愛」與「恨」:不在於情感的多寡,而在於依附的強度。我們的信仰先輩不善於內省,也不像我們當代信徒對內在狀況和情緒有高度地認識。他們是在外觀上和在依附的程度,這些外在的考量來決定的。愛是依附,恨就是脫離或疏離。

況且,中東社會有強烈的團體意識,因此愛(以依附來了解的話)將人與團體連結一塊。耶穌說兩個主人,我們說過這會是指兩個兒子。這文化會提醒我們如何處理兩個兒子的整個家庭和兩隊人馬。

在中東要服伺兩個團體是極端困難的。當代阿拉伯的諺語:「我反對我的弟兄,我和我的弟兄反對我的堂兄弟;但我和我的弟兄,以及我的堂兄弟反對世界。」

只要記得加因和亞伯爾、或雅各伯和厄沙烏、及聖經中其他的兄弟,就會理解一個僕人要侍奉兩個主人所經驗的困難,就是在兩個團體或兩個家庭中選擇一個。而這就是要解釋耶穌實際應用「你不能侍奉天主又侍奉金錢」(24)的背景。

要達到真正的正義,耶穌的門徒必須要有一顆非常嚴謹和受教的心,沒有旁鶩。

 

當下的憂慮


當時的百姓必須經年累月、毫無休止地辛勤工作,他們哪有閒情去思考未來。他們時時刻刻處在才米油鹽的生活挑戰中。

耶穌不是對平民百姓的這些需求無動於衷。像其他的人一樣,大家都會憂慮生活的基本條件:食物、飲料、和衣服(見德廿九21)。照天主所仰賴的生計條件,大自然的無法預測,以及強諸身上的種種稅金,他們除了維繫生存之外別無所求?

耶穌的勸告言簡意賅。沒有指名道姓,耶穌選用阿拉美語的陽性名詞(鳥)和陰性名詞(百合)安撫他們不要憂愁。耶穌將男性的勞動(播種、收穫、囤積)與飛鳥連結;將女性的勞動(紡織、裁縫)與田野的百合相伴。即便事業有成,仍不能僭越天命。因此,人必須信任天主,天上的主人翁知道子民的所需並會滿足他們。

到達真正的正義,就會超越經師和法利賽人所追尋的。耶穌鼓勵門徒他們的嘴─耳和手─腳的區塊要與心─眼的區塊匹配一起。所有的區塊應專注在天主身上。

我們必須要努力去欣賞這些信仰先輩如何看待人類和人類的活動。一旦人體中這三塊的象徵意義被理解,就會很容易在聖經中重頭到尾都發現它。我們祖先一心一意地關心侍奉天主。我們又如何描我們對天主的專注呢?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 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