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瑪十四22─33)


耶穌的文化世界


捕魚


加里肋亞海在1986年水位特別低。水中考古學家在北岸,距古代瑪格達拉(Magadala,現金的瑪格達 Magda)稍北,的泥淖中發現了一艘古代的漁船。

根據其本身的結構,以及附近所發現的陶器,和碳14的實驗結果,專家們認為這船的建造時間應為40B.C.E.和70C.E.之間。它有點像今天福音故事中所提到的船隻,一艘由約納─載伯德家族所招募的船隻(路五10),其中包括了他們的兒子伯鐸、安德肋、雅各伯、若望和他們的幫手。

藉著販賣捕魚證給稅務員或公務員(publicans─brokers 中介者),政府控管著魚事。這些人與漁夫定合同而且經常必須資助貸款(capitalize)給他們。由於瑪竇稅吏在重要的魚市中心葛法翁有其據點(瑪九1,9),有可能他販賣政府的捕魚證給他的鄉親。

發現在泥淖的船身長26呎半,寬7呎半,以及深四呎半。原本有帆。有四位划櫓和一位掌舵者。這樣大小的船可容下五個船員和十位船客(22),或是船員加上貨物,例如漁獲量超過了一噸(路五4─11;若廿一1─14)。

當代讀者有了這些背景很容易地理解到第一 世界的地中海漁夫不是中產階級。他們受惠於中介者(稅吏)的資金來從事捕魚,而且欠中介者一筆債。對於他們的活動他們毫無控制權。

精神體與風暴


這些漁夫也知道他們對大自然也束手無策。即便他們十分熟悉加里肋亞海,其他沒有人能夠對預先知道不期而遇,幾乎突發的暴風。他們靠海來討生活,面對這樣的風暴,只有求饒。
瑪竇故事的早先幾則(八23─27),當暴風侵襲時和門徒在一起的耶穌正睡著。他們必須搖醒祂來求援!耶穌在那時刻「斥責」了風與海,風浪因此平靜了。

在今天的故事中,當逆風吹起,船身顛簸,危及到乘客性命時,耶穌並不在場。當門徒見到耶穌,誤以為祂是「鬼」。當伯鐸跳入海中去見耶穌,卻「碰」上大浪。

這兩則故事反映了第一世紀地中海人對鬼神的信仰,包括了操生死大權風神。人類唯一可以克服的就是找個更有威權的精神體來鬥法鬥陣。當然喔,在福音中這就是那大過惡靈或邪神的主以及祂的中介者耶穌了。

這兩則故事都敘述了門徒忠實地呼求天主。「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八26)「你(伯鐸)小信德的人哪!你為什麼懷疑呢?」(十四31)。聖經的「信」就好表現成「忠貞」。主人絕對不虧待那忠貞的僕人。

祈禱


此處與革責瑪尼(Gethsemane) (廿六36ff)是兩處瑪竇報導耶穌祈禱的兩處地方。祈禱究竟是什麼?祈禱,在地中海的文化觀點下,是指一信息傳給那可以控制他存在的那位。祈禱的目的總是要如願以償。

瑪竇十四章13節跟隨耶穌的群眾試圖強佔耶穌獨自祈禱時刻,在此23節祂自己總算上了山,獨自祈禱了大半夜。

當耶穌來到正要被大海吞噬的門徒那裡並且平息的風浪,我們見到了祈禱的效果。天主藉著平息海洋回應了耶穌的忠貞(信德),正如伯鐸秉持忠貞(信德)走在水上,也會繼續協助他。

今天福音要求科技傾向的美國人人類應該將其信德或忠貞放在哪裡:自己身上或是天主上?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