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若十四1─12)

 

耶穌的文化世界


若望聖史以「臨別贈言」的形式,從福音十四章到十七章來呈現耶穌的教導。

聖經中出現臨別贈言的形式有:雅各伯(創四十九),梅瑟(申卅一─卅三),保祿(宗廿),和耶穌(路廿二;若十四─十七),和其他的臨別贈言。

總之,這些言論描述說者即將死亡或是離開,因此勉勵他的繼承者。然而,這部分的元素很多樣:有預言,以及對未來的警語,和天主對未來的意圖。同時會指示繼承者將這些言論傳給他人。有時也會表達說者的逝世和埋葬。

當若望以「起來,我們上路」為結語時,我們又訝異看到十五章仍繼續臨別贈言。聖史顯然將其他傳統一併串連起來。

在這臨別贈言中,耶穌的最後交代是甚麼?可以用John Dominic Crossan的第六節翻譯作為摘要:「我是存在(生命)的正統(真理)觀點(道路)」。

耶穌宣布祂即將離去,並且還會回來接引祂的門徒,一起前往與天主同在的永恆居所。祂並且提醒他們:「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那條路」。

根據這形式,多默使徒則稱他不知道這條路!耶穌針對這回應指出自己就是這條路,是人類能享見天主的唯一道路。

耶穌道路


耶穌在這福音中,處處談論著愛。祂對那些尋找祂的人,在不同的回應中展現出絕對、完全和無邊的愛。耶穌的生活、教導和行為的確給人呈現出「存在的正統觀點」,也就是說,人類生命應該活出的典型道路。如果人能夠這樣生活,人將會與愛的天主相遇。

由於「猶太人已經決定將那些相信耶穌是默西亞逐出會堂」(若九22;見十二42;十六2),因此這些話不僅針對耶穌的門徒,聽在若望團體中因信仰耶穌而遭遇痛苦的信徒,是相當窩心的。

這樣的開除,將他們逐出了所摯愛的團體。況且,人家還會疑惑他們能夠在其他地方遇見天主。總之,會堂代表著天主所揀選的團體。耶穌竟然向門徒保證並且經過他們向往後的信仰世代擔保:「如果你認識我,就會認識我父。」如果人見到耶穌,就見到天父。

斐理伯仍然無法理解。他求耶穌「將父顯示給我們」(8)。這令生活在歷史中的耶穌相當失望。耶穌親自召選斐理伯為追隨者,他後來還帶納塔乃爾來見耶穌(若一43─48)。當面對廣大的饑民,耶穌找斐理伯問他如何才能餵飽(若六5─9)。當好奇的希臘人想求見耶穌,他們先找斐理伯來帶求情(若十二20─22)。在這些背景下,我們才可以想像出耶穌心中的難過失望:「你還不認識我嘛!?」

斐理伯的過錯卻給耶穌了一個機會,針對未來的追尋者說:「信我的人,我所做的事,他也要做,而且要做比這些事更大的‧‧‧」(12)。

耶穌所做的,就是天主所做的:賦予生命,恢復生命的意義或豐富生命的意義。天主在創造時就叫人管理萬物(「管理樂園並保衛它」(創一26─28)。

挑戰我們的是從事繁衍生命的工程,而不是收屍的任務。我們的挑戰就是賦予生命意義,而非醉生夢死。這就是耶穌在祂的「遺言」中鼓勵祂的追隨者為了愛他人而做。

耶穌已將自己呈現出「存在的正統道路/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信徒因此只能一同與伯多祿回應說:「主,我們還能追隨誰呢?唯有祢有永生的話」(六68)。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 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