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瑪十六21─27)

 

耶穌的文化背景


接續今天讀經後的章句有助於我們對前邊章句更加理解:「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內。」(瑪十六28)

 

當下的傾向


古代以及現代的地中海的人們都有著當下的傾向。他們很難甚至不太可能想像「未來」。他們至多想像所謂的「不久的將來」。嬰兒的誕生為一位懷孕的母親是不久的將來。收穫是種下和生長穀類不久的將來。

這種觀念可以在耶穌堅信當天主藉由祂賜給每個世代恩寵時,那些聽到祂講道仍然會活著獲得證明。

耶穌死而復活,升到天主的右邊。但是人子尚未回到祂的王國。延遲地很久了(現在好幾世紀以上),這在地中海的基督徒當中綻出了「未來」的模糊概念。

 

伯多祿挑戰耶穌


耶穌在世時,能夠預見未來。祂也製造出愈來愈多的敵人。他們想要殺死祂並不是秘密。聽完了門徒們說別人對祂的高度評價,將祂與厄里亞先知、若翰洗者和其他知名人物並列,耶穌從祂自已的立場知道無法逃避這項偉大的命運。

但是當耶穌向門徒表白時,伯多祿將祂帶到一邊跟祂說他有其他的計畫。伯多祿和耶穌現在正開始地中海扭轉榮譽最平常策略:挑戰和回應。當一個人有人尊崇,別人會挑戰那榮譽。第一人必須防衛並表白自己的榮譽,否則他會丟臉受羞辱。

耶穌認為天主要祂受苦並且死於敵人的手中是非常光榮(祂必須死),但天主會復活祂賦予祂更大的榮譽。

伯多祿說「天主禁止」來挑戰(22)。耶穌才剛剛提出天主的旨意,伯多祿卻不讓耶穌去完成。他要天主改變初衷。耶穌認為伯多祿試圖挑戰祂對天主的忠誠,祂的光榮。

耶穌回擊(西洋劍用來描述抵擋對方的的突擊後反攻)稱伯多祿為「撒殫」,忠誠的指控者。耶穌提醒伯多祿他只看到人所想的,並不理解天主的計畫,繼續羞辱伯多祿。

這場景回響耶穌被試探對天主的忠貞。在耶穌受洗時,天主稱祂為「中悅之子」(瑪三17)。耶穌隨後立刻被眾神帶往曠野,在四十天的守齋之後,惡魔試探祂的忠貞並且企圖要祂背叛天主(挑戰)。耶穌非常靈巧地回擊三次的誘惑,引用經文來對付魔鬼所用的攻擊經文。

真正的榮譽


27-28節又是榮譽的另一種定義。這些章句清楚地描述顛倒。社會所認同的榮譽(避免十字架;挽救生命)被反對。社會所評價的羞辱(背負十字架;喪失性命)被讚揚。

這種陳述有點模糊,在古代經典有類似的勸言。在希臘歷史的《長征記 Anabasis》中,色諾芬(Xenophon)記載那些在戰場上想保留生命的兵士們是羞恥的,而那些奮勇死亡的會更好,特別是如果他們存活下來。若望福音(十五13)記載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是件多麼榮譽的事。

這些含糊的論述屬於典型的文化,所用的語言令人回味而不是顯明的。耶穌的勸言打碎了一般對榮譽生命的文化觀點,並且邀請祂的聽眾考慮顛覆傾向來重新定位他們的生命。為那些追尋生命新方向的人是恰當的信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