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瑪十七1─9)


耶穌的文化世界 


瑪竇聖史將耶穌呈現得有如梅瑟一般的,此時描述耶穌臉上發光就像梅瑟一樣(出卅四29─30)。梅瑟比厄里亞先知還要早很多。
 
耶穌傳教期間,這整起事件到底有無「真實」發生?至今沒有定論,或許地中海文化能夠提供一些線索。

文化背景


1.榮譽是地中海文化主要的價值。耶穌超越邪魔的能力,就文化而言,祂是貨真價實的光榮者,然而祂這種能力卻與祂的出生有所牴觸。納塔乃耳不就諷刺斐理伯說:「納匝勒還能出什麼好東西?」(若一46)。

2.權力與羞辱。耶穌超越邪魔的能力為祂帶來極大的風險。沒有人會否定祂的能力(瑪時三54),許多首領卻會懷疑耶穌權威的來源(瑪廿一23)。為此,很多人說祂是魔王的同路人(瑪九34)。耶穌若沒有合法的權力與權威,他們就可名正言順地質問祂,羞辱祂。

3.權力與政治。由於權力附屬於政治,使得案情更加複雜。耶穌醫治與驅魔被所有人─朋友和大眾─都被視為政治活動。這是瑪竇福音廿一章23節背後所隱藏的謎團。未經認可的政治活動是會導致滅亡的。

耶穌不是不清楚祂傳教的後果,祂告訴門徒「祂必須上耶京受苦,將被長老、大司祭和經師殺害,第三天復活」(瑪十六21)。祂仍甘願冒著危險,祂相信天主最後會高高地舉揚祂,祂會被天主所復活!那是無上的光榮! 

耶穌顯榮(容) 


瑪竇獨家將這種經驗稱為神視(vision),相當重要。當代許多心理人類學家指出這種另類意識(alternative states of consciousness)的經驗有如神視或夢境,就像大部分世界上文化中的普通人類經驗。

在瑪竇的版本中,耶穌明顯地處在另類意識的境界。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適逢其時,他們較清楚地認識耶穌雖然經常處於這種境界,卻仍保有著天父愛子的地位。在所有的文化中,這種另類意識境界是學習新資訊的正常方法。 

這三位門徒理會不同於外在的表現與印象,耶穌是一位有榮譽的人,所做所為都令天主激賞。耶穌堅信天主會從死亡中復活祂,恢復祂的榮耀,這不是黑暗中假借嗺口哨來壯膽(見瑪十六21;十七23;廿19)。這種另類意識的經驗,帶給祂天主是慷慨仁慈、持續眷顧的信念。
 
瑪竇似乎提出了許多信徒或準信徒會為耶穌羞恥的死在十字架上所困擾。如果這人和祂的傳教真是天主所喜悅的,天主怎會這樣地放棄的祂呢? 

因此,瑪竇將耶穌描繪成一位另類的梅瑟,表達天主沒有放棄耶穌,正如放棄梅瑟一樣。瑪竇勸勉他的教會要在復活的主領導下站穩,因為祂是第二位梅瑟,是教會的立法者。耶穌在末世時也會像梅瑟在山上,依據祂所教導頒布的新且較好的正義來審判教會(瑪五─七)。 

在以榮譽和羞恥為基準的文化中,耶穌即便遭遇到種種羞辱,祂始終信靠天主。總之,祂毫無選擇,祂的信仰和堅信卻兌現了:天主以從沒有人經驗過的方式恢復了耶穌的榮譽。 

當代標榜自我獨,相對地增加了信賴天主的挑戰,尤其在我們掌控自己的生活與命運時。我們要如何才算「這是我滿心喜悅的愛子,你們要聽從祂!」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