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甲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瑪四12─23)

 

耶穌的文化世界


這主日的福音提出三個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若翰洗者、耶穌的傳教、以及耶穌的門徒。

 

若翰洗者


若翰坐牢;即將處決。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位聖史清楚告知耶穌一直到若翰洗者完成他的任務之後才開始自行傳教。然而在若望福音中,耶穌早在若翰監禁前就已開始傳教。
所有福音都指出若翰洗者的傳教很成效。耶穌傳教期間,許多人總將耶穌誤以為示若翰洗者(瑪一13─14)。

當代許多學者提出這些誤會的解釋如下。耶穌受到若翰洗者的講道而皈依,成為他的門徒。當若翰被捕入獄之後,耶穌始敢自立門戶,招收門徒(瑪四18─22),但仍繼續施洗並擴張他的傳教。不久之後,祂開始經驗驅魔的能力並理會自己獨特的傳教方式(瑪十二22─28)。由此之後,祂停止施洗,走自己的路線。

 

耶穌的傳教


若翰坐監之後,耶穌離開祂的小小家鄉納匝肋,來到加里肋亞海的交叉路口的大城葛法翁。祂延續若翰的宣講「悔改,天國鄰近了」(瑪四17)。

瑪竇將耶穌的傳教概略濃縮為(23):耶穌在會堂施教,宣講福音並且治癒病人。

HeatherMcKay的最近研究指出耶穌時代的會堂類似當代社區中心的集會場所,在此男士每日前來研究和祈禱。耶穌在此宣讀並聆聽法律書(Torah),並與其他人辯論和討論,然而並沒有參加安息日的崇拜,當時尚未出現。因為第一世紀當時的一般猶太信眾並不認為安息日為崇拜的日子,只是休息之日。當代學者相信基督徒在第七天齊聚慶祝主的最後晚餐的習慣導致猶太人發展出安息日為崇拜之日,並非人們以為基督徒的崇拜承襲安息日的崇拜。

至於耶穌的治癒行為,祂明顯為「民俗」治療師而非「職業」的醫生。耶穌與後者不同在於祂治癒病人。祂並只是談論治癒而已(見將臨期第三主日)。

 

首批門徒


以為伯多祿和他的朋友是「窮人」或一般老百姓是錯誤的。第一世紀,加里肋亞的捕魚稱得上漁業。

親戚所組成的大家庭結夥從事這樣的事業。今天讀經描述約納和他的兒子西滿和安德肋,以及載伯德和他的兒子若望與雅各伯合夥。這兩家庭可能同屬於更大的合夥者或集團。

以色列在西元1986年加里肋亞海水位低到不尋常,所發現的船可代表約納和載伯德所擁有的船隻。雖然它被被稱為「伯多祿之船」,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中東地區,耶穌召喚門徒的行徑相當普遍。常見,受冤屈的人會邀請他人與他一起解決冤屈。我們不清楚耶穌的冤屈,但門徒一定瞭若指掌。這就解釋為何他們拋下一切追尋祂。團結力量大,眾志成城。

再者,當時屬於旱季。農夫正忙著等著收割。漁夫卻可暫時丟下捕魚留給夥伴。這正是外出活動,曝光增加自己能見度,和追求團體利益的時機。

今天讀經瀰漫著這群人的傾向與結合,正如瀰漫在整部聖經中一樣。施洗者的生活、門徒、和被治癒的人與耶穌完全連結在一起。

耶穌以團體為中心的文化是像Samuel Gompers 和 Saul linsky後來教導當代美國個人主義的第二天性:組織起來!建立你的網絡!這是你唯一的出路。

取自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A.出版Minnesota, collegeville.作者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